上海动迁律师
 
您的位置: > 私房动迁 > 正文
房屋征收中的被安置人

被征收人与被安置人

房屋征收过程中,被征收人与被安置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往往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共通点在于,他们都有权参与房屋征收利益的分配。但是,他们参与分配的项目、可获取的利益是不同的。 被征收的房屋,按性质可分为公房和私房。公房的被征收人,是房屋承租人;私房的被征收人是房屋的产权人。根据征收法律规定,被征收人是征收补偿协议的签约主体,享有签约权。因此,有权与征收经办人员谈合同的人,就是被征收人。
被安置人,是那些因房屋被征收而需要获得安置的人员。在2012年以前,房屋动迁采用的是拆迁方式,当时的被安置人是由拆迁单位认定的。但在2012年以后,房屋动迁采用了征收的方式,征收单位不再认定被安置人。许多被征收户因对被安置人存有争议而涉诉。简单点说,被安置人实质上就是对被征收房屋享有居住权的人。公房的被安置人,是房屋的承租人和同住人;私房的被安置人是享有居住权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有些时候,被征收人和被安置人是重合的。例如:公房的承租人,既是被征收人,又是被安置人。
被拆迁人与被安置人
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还包括房屋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附属物的管理人。拆迁安置人是房屋的使用人,使用人可能是房屋的所有人,也可能是房屋的承租人等其他实际使用人,使用人有权要求拆迁人给予安置,拆迁人对使用人进行拆迁安置是拆迁人的法定义务。
被拆迁人一般认定有,私有房屋的所有人。所有人必须提供当地产权产籍管理机关或区、县人民政府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及身份证明。公有房屋的产权人,即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的管理人,通常称之为产权人。国家授权管理的房屋又分为直管房和代管房。产权人必须提供当地产权产籍管理机关或区县机关或区、县人民政府发给的房屋产权证书以及身份证明。被拆迁房屋的代管人,代管有两种形式:国家代管和代理人代管。国家代管是指所有人下落不明又无合法代理人或所有权归属不明的私有房屋。其代管部门为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其权责关系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代理人代管是城市私有房屋所有人因不在房屋所在地或其他原因不能管理房屋时,委托他人代为管理,其所有人与代理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适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代理制度来调整。这里所讲的被拆迁房屋的代管人是指国家代管的代管部门,即房屋所在地的房管机关。
拆迁安置的对象是房屋的使用人。使用人可能是房屋的所有人,也可能是房屋的承租人等其他实际使用人。使用人有权要求拆迁人给予安置,拆迁人对使用人进行拆迁安置是拆迁人的法定义务。 拆迁安置一般通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以协议的方式进行,就安置的方式、地点、标准等达成协议,规定于拆迁协议中。
但是如果双方不能就安置事宜达成协议,任何一方均可申请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一旦主管部门作出裁决,就成为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安置可以一次性解决安置住房,也可以由拆迁人通过周转房或者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由被拆迁人自行解决,先行临时过渡,缓解解决安置用房。如果安置用房不能一次性解决的,应当在协议中明确过渡期限,这样拆迁安置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性安置,另一种是过渡性安置。